關閉

在地新聞 在地新聞

【默子-鄉居拾穗】功成身退再利用
2025-03-30

有時候到漁村走走,幾乎一兩個月就去看漁船買魚貨嚐海鮮。(圖/默子)

鄉居生活,最喜歡在田園巷陌漫步,隨著季節交替,各種農作物逐一登場,盡情享受田園綠油油稻香草香各種迷人花草蔬果風光,有時候也會到漁村走走,幾乎一兩個月就去看漁船買魚貨嚐海鮮。

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將軍漁港和布袋漁港,兩漁港各有特色,如果要買多種魚貨,就到布袋,路程有點遠,還是常往將軍漁港多,喜歡欣賞漁市喊價的音調,非內行人根本聽不懂他們的用語,只知道是價格的波動,看滿地一簍又一簍的魚,甚至直接鋪陳在地上一堆又一堆,想參與拍賣魚貨者,需要有證件印章,就像加入會員一樣,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喊價的,如此可以保障魚商的買賣營生吧!

遊走魚鄉的巷弄,最誘人的、也是最吸睛,當屬曬魚干了。(圖/默子)

魚貨盛產豐收期,遊走魚鄉的巷弄,最誘人的、也是最吸睛,更令人羨慕的畫面,當屬曬魚干了,曬的什麼魚?小時候最愛的帕頭仔魚(厚唇仔),當年便宜的魚類,時隔幾十年,物價幾番波動後,自助餐店一隻要價40、50元,大一點的要百元以上,結果,漁村裡幾戶人家都曬成一夜干呢!怎不令人讚嘆嫉妒呀!再誇張的魚干,一兩幾十元一大條兩三萬的土魠魚,竟然可以一片又一片奢侈的曬在自家院子裏,再怎麼愛海鮮,再怎麼嘴饞貪吃,久久買一小片土魠魚就難下手了,這靠海吃魚的村莊,真的有令人羨慕的奢華呢!

村落裡大大小小資訊,就靠擴音器廣播周知。(圖/默子)

遊走漁村巷弄,因彩繪遠近馳名遊客絡繹不絕,小村落集結了團隊,專門為遊客做各種服務,有心的志工朋友總會花巧思,讓村落的景觀更有吸引力,突然眼睛為之一亮,化妝室旁的小停車場躺了一座巨大的擴音器,原來是多年使用的廣播器故障了,也該功成身退了,然後團隊又要動腦筋想想再讓它們廢物利用物盡其用,一座龐然大物在廣場上,造就出藝術之美,一方面可以讓後生晚輩知道它原來的功能,通訊未發達前的鄉下地方,擴音器的功用發揮極致,村落裡大大小小資訊,就靠它廣播周知;另方面讓人類懂得愛物惜福之美,換個角度換了身份,不再當擴音器也能再使用,村莊的藝術設計發揮創意淋漓盡致。

 

默子(長年蟄居鄉下農村,熱愛文字及攝影,文章散見聯合報中國時報中華日報自由時報金門日報講義雜誌等,曾於人間福報撰寫鄉居筆記〉、人生萬花筒兩專欄,喜愛蒔花弄草尋幽訪勝,讀萬卷書行萬里路,擅長從生活中發現值得記錄的人事物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