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地生活
【默子-鄉居拾穗】怎樣的千千結
農民巧手好功夫,繩索加枝棒的架構。(圖/默子)
行走在鄉下的任何角落,如果用心東張西望,大開眼界的機會多到數不清,太多首次碰到的稀奇古怪的、有趣的、令人錯愕的,有時會以為置身另一個空間,好奇的我就想透過鏡頭和文字記錄下來與親友們分享,同樣的視覺發現一樣的場景,一般民眾都不會特別駐足觀賞,幾乎走過路過什麼都沒看到,真的能停下腳步好奇瞧仔細的沒幾人。
最喜歡在田園巷陌欣賞綠油油的稻田,剛吐穗的玉米田,滿滿粉紫喇叭花的蕃薯田,金黃燦爛的田菁綠肥田,白花黃花一大片的絲瓜園、瓠瓜園、冬瓜、南瓜田,白鷺鷥和八哥鳥在耕耘機前爭先恐後覓食,插秧機來來回回忙碌,稻子一結穗,農夫農婦各種工具出籠趕麻雀,敲鑼打鼓沖天炮響翻天,農田裡到處是迷人風光。
巧手的樹枝綁架。(圖/默子)
最敬佩農民的智慧,可以用一些竹子棍棒枝幹架構,讓瓜果豆類藤葉攀爬,每一個架子各有特色美感,農民的聰明才智非一朝一夕可生成,長年累月忙農事之餘,還會動腦筋種各種蔬果葉菜豆類瓜果,農田前後的水圳排水溝,也種芋頭、種稻子,連皎白筍也種上了,只要有空地空間,寸土不浪費,果真地盡其用,地上滋生的瓜果就任由繁衍,需要攀爬的當然要動腦動手,就地取材,一座座藤架由是產生,基本款就是一片枝幹棍棒綁好,不然就是四支水泥柱支撐、然後上面覆蓋各種莖桿枝幹葉片,如此瓜類豆類紮紮實實的攀爬生長。
這一天不經意看到的架子,令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,這麼多的繩結需要多少時間完成?這個大的架子,是什麼蔬果花草豆類攀爬?經過幾次,皆無緣與主人碰面,真的想知道這樣的千千结,到底為什麼花草蔬果準備的?花費了多少時間?好奇心使然,絕對要求得答案!遇到路人甲乙,也會詢問一下,無解。
各種結構,讓瓜果豆類攀爬。(圖/默子)
一大段時日忙碌,加上新冠肺炎疫情,幾乎少到處趴趴走了,每次出門都是緊急快速來去,根本不敢亂逗留,再路過時,這個龐然大物已經不見蹤影,什麼!印象中是第一次未得答案,失落感很重,卻也慶幸曾經相遇,記得拍照存證,如果是裝置藝術,也是很美的。
默子(長年蟄居鄉下農村,熱愛文字及攝影,文章散見聯合報、中國時報、中華日報、自由時報、金門日報、講義雜誌等,曾於人間福報撰寫〈鄉居筆記〉、〈人生萬花筒〉兩專欄,喜愛蒔花弄草、尋幽訪勝,讀萬卷書行萬里路,擅長從生活中發現值得記錄的人事物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