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閉

在地生活

  • 安平天后宮(開台天后宮)

    安平古堡旁的安平開台天后宮現為安平區最大的廟宇,廟埕廣大。相傳天后宮媽祖是罕見的軟身神像,於西元1668年隨鄭成功船隊由湄洲來台並建廟祭祀,所以有開台之稱,是台灣媽祖信仰的主要中心之一,傳承著禮俗文化與信仰禮儀,包含有安平成年禮的典故、拜契手續、點燈祈福、過平安橋等等。 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安平迓媽祖活動是天后宮最大的活動,另外宮內的特殊信仰為側殿的石將軍文昌信仰,許多考生在考試前會到石將軍前抱抱佛腳,希望能有個好成績。 現在開台天后宮前遊客眾多、熱鬧非凡,不管何時總是滿滿人潮,廟口更是有許多在地的美味小吃,是來安平不可錯過的地方。
    • 道教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建平里
  • 安平老街(延平老街)

    有著台灣第一街稱號的安平老街,是300多年前荷蘭人在安平建立的第一條街道,早期街道的設計都僅供人與推車通行,因此街廓並不是很寬。許多遊客來到安平也都必然進到這條古老的街道,擁擠熱鬧的人潮是安平老街的常態,似乎不這樣也不像安平老街,街上各式老店林立,不管是國內外遊客總在老街上穿梭尋寶,偶而抬頭看看街道上的老屋還能發現幾尊安座在屋頂的風獅爺,或是在門楣上的劍獅,也是走逛安平老街的樂趣。老街上還有許多條穿梭安平各處的小徑,每穿過一條小徑都有不同的風景,有茉莉巷,有胭脂巷等等,區域內也保留許多老式聚落,走在靜謐的巷弄裡面有如時光倒流一般,錯綜複雜的小巷也頗有探險的感覺,來到安平老街如果沒有走進巷弄的話就真的太可惜了。
    • 旅遊商圈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怡平里
  • 觀夕平台

    位於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內的觀夕平台是近年相當熱門的景點,三角形的平台與兩側的防風林營造出綠意盎然的景色,平台前就是湛藍的海洋美景,午後時分常見家庭帶著小孩在沙灘上玩沙放風箏,或是三兩好友捲起褲管沿著岸邊踏浪,夕陽黃昏時天空雲彩變化是最多人佇足的時候。 觀夕平台的低光源走廊設計,讓這裡不僅白天可以欣賞海景,夜間光害少也讓天空中閃耀的點點星辰顯現出來,每當流星雨報到時也是熱門的觀星場所之一。
    • 旅遊商圈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平通里
  • 札哈木會館及原住民公園

    相傳約400年前,臺南赤崁、安平一帶曾是鄒族族人活動範圍,鄒語古稱府城為「札哈木」,故鄒族族人於民國91年回府城尋根,加上都會區原住民人數增長,民國93年臺南市政府設立「札哈木原住民公園」暨「札哈木會館」,會館室內為研習、展示空間,公園戶外設置原住民藝術景石、原民圖騰司令台、文化廣場、瞭望台以及具有鄒式特色建築的「涼亭」, 定期辦理年度活動「鄒族日」、「音樂祭」與常態性「音樂舞台」、「札哈木市集」等多項動態活動,同時提供靜態、動態活動服務,為凝聚市內原住民族情感及傳承、推廣原住民文化特色的代表性據點。
    • 旅遊商圈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金城里
  • 安平樹屋

    樹屋位於德記洋行後面,原是德記洋行的倉庫,大約建於十九世紀末及日治初期,此處曾做為「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」出張所倉庫,現況規模即為日本人增建。 經百餘年歲月滄桑後,倉庫牆面滿佈榕樹盤據的氣根,高聳的榕樹茂密的樹冠彷彿成為倉庫的屋頂,也讓安平樹屋擁有難得一見的外觀及神秘氣息,形成特有的屋樹共生奇景,類似吳哥窟大樹盤纏著「塔普倫寺」。 現今內有規劃完善的木棧道讓人穿梭於樹屋之間,也可往上穿梭在樹冠之中,常可見許多的松鼠與鳥類在樹冠間嬉戲,生態良好。走累了就近到樹屋園區內的樹屋咖啡休息,來支冰淇淋消暑,繼續探索安平的優美。​
    • 旅遊商圈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怡平里
  •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

    • 旅遊商圈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平通里
  • 原安平陳保正厝

    陳保正厝自清領時期就已存在於延平街上,是清朝末期,福建調派來台的水師陳織雲先生,在日治時期擔任保正之宅第,為典型的三落式街屋。後來在延平街拓寬時前落部分被拆除,僅剩前落中脊以及中、後落格局,內有夾層及咾咕石隔間牆,在中、後落間天井有一相當顯見之保極照壁,為四十二公分厚之紅磚砌築,高約四米,寬約一點五米,照壁上塑有「保極」字樣八卦,上方有日月雲飾,四邊角有四蝙蝠環繞,為本建築最具特色之處。
    • 旅遊商圈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怡平里
  • 安平鄉土文化館

    安平鄉土文化館也稱為台南市西門國民小學鄉土文化館,因為文化館原為西門國小日治時代的校長宿舍,已經相當老舊,經過整修後木頭屋搭配著瓦片,展現出日本早期房屋的風格。 安平鄉土文化館由安平區公所管理,館內主要規劃成「文物展示區」和「校史展示區」兩部分,擺設以安平教育文化為主題,如安平教育大事紀、安平教育文物、西門國小校史等,並可上網查詢各項資料,定期更新展覽主題提供旅客諮詢服務,也接受團體預約,提供學校進行鄉土文化教學之場所,時常結合學校藝文課程教學與發展特色,定期辦理假日藝文表演活動與文化推廣活動,是了解安平教育文化的最佳學習場所。
    • 旅遊商圈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建平里
  • 朱玖瑩故居

    位於德記洋行旁的朱玖瑩故居原本是台鹽的宿舍,也稱為「因鹽玖定」,曾任財政部鹽務總局局長的朱玖瑩先生,因鹽定居於此而有此名,建築內有朱玖瑩先生的當代顏體書法展覽,身為書法名家的他留下許多作品,晚年長居安平,自號安平老人。 目前故居內規劃成書法展示館,有朱玖瑩先生的各式書體作品,其中尤以一整面牆的顏體心經最吸引人。書寫心經的牆面,側邊臨窗,日光進入的角度隨著時間移動,尤其以午後時分最為迷人,光正好斜打在牆上,明暗與白黑錯落,亮著閃光的書法心經讓人捨不得移開目光,望著彷彿可以沉澱心靈。
    • 人文熱點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
  • 安平盧經堂厝

    位在安平天后宮旁的盧經堂厝是近年很受歡迎的古蹟,距離人潮鼎盛的安平古堡也只有幾步之遙,非常適合在看完兩處大古蹟,可來逛的景點,是清朝時期安平的富商盧經堂的宅第,因為盧經堂身材高大,被稱為「躼旗」,故安平俚語有「有躼旗富,無躼旗厝」以形容其宅之大。 現在盧經堂厝被定為市定古蹟,整修得非常完善,裡面有許多的古裝可以讓遊客穿戴拍照,穿上古裝後在古色古香的老厝裡拍照有如時空倒流,深受遊客的的喜愛,另外還有一個古禮抓周的活動,以往難以親近的首富家,現在已經成為遊客、市民探訪安平的好去處。
    • 人文熱點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建平里
  • 安平海頭社魏宅

    海頭社魏宅是清朝水師副總兵魏大猷後代的祖厝,原本位在海頭社文龍殿廟埕的左前方,坐東朝西,在日治時期大正年間因故於現址重建,而方位也改成坐北朝南,安平海頭社魏宅為單伸手的格局,是安平巷弄間常見的住宅類型,基本上為磚造建築,在牆上抹有蚵灰,屋頂為硬山頂馬背,該建築的入口原本有牆門,但已毀損,正廳為傳統布置,門上有門額寫著「景星慶雲」,而在左側有一小圓拱門通往外面,至於東邊則主要是臥室,是安平非常典型的住宅型態,單伸手的設計也成為現在新式住宅延伸引用的設計元素,是來到安平巷弄間探索不可錯過的古厝。
    • 人文熱點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建平里
  • 安平市仔街何旺厝

    走在延平老街上,提到市仔街何旺厝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,是永豐餘創辦人何傳家族的祖厝,建於西元1920年,有著台灣屋的美名,也是現在的安平文化資產館,建築非常特殊,面寬非常狹窄,走上二樓需經過中間又小又陡的樓梯,所以進入參觀時要小心腳步,據說最高紀錄曾有一天8人走樓梯摔倒的紀錄,雖然是文化資產館,但仍是何家祖厝,因此進入內部不可拍照。
    • 人文熱點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怡平里
  • 原安平港導流堤南堤

    臺南附近海岸,由荷蘭時期起,經鄭氏時期至清道光2年約200年之期間,安平是一座與臺灣本島不相連接的小島,安平與臺南海岸之間海面,當時稱為台江灣,古代大型艦船均能進出,水深約在5~6公尺左右。安平為一連串沙洲之一,原名一鯤鯓,安平以南至現在之二仁溪口附近,另有六個沙洲,七個沙洲各稱為一鯤鯓至七鯤鯓,安平以北隔一水道,與北線尾沙洲相望,此水道為進入台江灣之要道,荷蘭人建築熱蘭遮城(安平古堡)扼守。北線尾之北,隔鹿耳門與隙行港沙洲相望,亦為進入台江灣要口。
    • 旅遊商圈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
  • 臺灣城殘蹟(安平古堡內牆)

    • 人文熱點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建平里
  •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

    蚵灰窯曾經是安平地區很重要的建材製造場所,也是目前台灣僅存唯一的蚵灰窯,從17世紀開始蚵灰便是以海為生的安平人必備的造船材料之一,後來延伸加入糖水、糯米汁成為蓋房的磚瓦黏合使用,現今雖然已不再使用這些古法建材,但仍舊保留了安平燒製蚵殼成為蚵灰的重要遺址,走進蚵灰窯會看見被愛玉子藤蔓覆蓋住的紅磚牆面,內部就是一座相當大的窯坑,內部直徑約4公尺,高度約為2公尺,窯體牆面最薄的地方還有1公尺厚,是難得一見的燒窯建築。
    • 旅遊商圈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金城里
  • 安平小砲臺

    建於清道光20年(西元1840年)鴉片戰爭期間,為當時台灣清軍為抵禦英軍所建設的海防措施之一,砲台組成分成主體及護城石堤兩部分,護城石堤呈狹長狀南北延伸,砲台主體擇位在水池公園旁,由花崗石砌成,北面石堤以咾咕石、三合土建築而成,留有射口且設有柵門擋水,為直轄市市定古蹟,有別於億載金城的西式近代砲台,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舊式中式砲臺的後期代表作。 此處原是安平海岸重要海防設施,後因台江內海逐漸淤積而失去功能。曾經威風凜凜的砲台在此見證滄海桑田的變化,也成為遊客遙想過往的好地方。
    • 旅遊商圈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建平里
  • 延平街古井

    延平街古井在安平熱蘭遮城東南的大員市街的石板街(今延平街)上,是當時安平一帶珍貴的淡水來源,傳說井水水源豐沛,味道甘美。一直被當地人所取用,日治時期的大正十二年(1923年),在安平一帶開始建立自來水系統,不過延平街古井並未因此荒廢,由於用該井水孵育的豆芽菜味道鮮美,傳遍市街,慕名前來購買的人頗多,古井附近區域以前被稱為「豆菜寮」,而井也被稱為「豆菜芽仔井」。二戰時期,由於自來水系統遭到戰火破壞,該井的水便再次供當地居民飲用,直到自來水系統恢復後才又被荒廢,也就是現在大家所見到的外觀。
    • 旅遊商圈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建平里
  • 妙壽宮

    妙壽宮位於安平古堡旁,追朔建廟的歷史,可以推回明朝末年,當時有艘載有神像的王船停泊在附近海邊,由漁民迎回奉祀,到了乾隆年正式建廟,以保生大帝為主神,並供奉當年的王船。
    • 人文熱點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建平里
  • 安平海山館

    位於安平區效忠街老街內的海山館是市定古蹟,清朝時期為清兵駐守安平的宿舍,日治時期被轉售成為民宅,之後才被政府單位收回成為古蹟,主建築保存良好,且有許多劍獅的雕刻,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門口的伏地挺身劍獅,以及安平特有的刀劍屏,可一窺早期安平地區的建築型態。
    • 人文熱點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怡平里
  • 原英商德記洋行

    位在安平樹屋旁,有著純白色外觀的洋式建築就是英商德記洋行,是英商德記洋行在安平開港後於台南安平所設立的據點,為當時的五大洋行之一,早期港運尚能通行時,位在港邊的德記洋行主要業務是出口糖、樟腦與茶葉,並輸入鴉片,是繁盛一時的重要商業據點。現今德記洋行早已失去商業的功能,改規劃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以蠟像展出台灣早期生活樣貌;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在2001年規劃了時空走廊,將德記洋行的歷史、成長軌跡在此詳細展示。
    • 人文熱點
    • 台南市 安平區 建平里
首頁 1 2 3 4 末頁

Total 92 - 3 / 4